這幾天,閱讀著一本讓我有點火有點煩還不時質問自己是否太沒同理心的書。
從開始到結束都一直是這樣複雜的情緒反覆,
甚至想找人談談,到底是不是我有問題。
《我只想讓我女兒有個家:一個單親女傭的求生之路》
這並非杜撰小說,而是作者史戴芬妮.蘭德自傳型的作品。
在窮困的生活中,主角完成了她的學位,當中還去擔任義工,
真的是非常強大,很讓人敬佩。
之前閱讀過的《人蟻之家》, 主角也是來自窮困家庭,但走向卻大不同。
蘭德原生家庭本來就比較貧窮,
所以她打工了幾年,準備去讀大學時,卻又意外懷孕。
然後在男友反對的狀況下,堅持生下孩子。
而後因為受不了男友的家暴(非行為,而是態度言語),
於是決定要帶女兒獨立生活,
但她沒有積蓄、沒有工作、沒有後援。
只能透過社會福利制度取得補助,並且成為清潔人員,
來支撐她與女兒的生活。
蘭德有很努力、向上的部份,但也超多讓我火大的點。
好比說,她認為自己沒有父母的支援,很可憐,
她覺得住到社福補助的房屋,卻得配合突如其來的藥檢,是種歧視。
她想要有人扶持,找了新的伴侶,
又覺得不對等關係中的自己,付出很多很多。
她要給女兒買有機牛奶、萬聖節糖果,
在她各種欠債,連下一餐都不知道有沒有的生活中。
她身為清潔人員,卻在雇主家打掃時,偷穿衣櫥裡的衣服。
申請就學貸款,給自己買了戒指,是個前往夢想的證明。
她的無助,讓人看了很煩。
卻也讓我反省,自己是否帶著成見。
用食物券的人不可以買為了飽足之外食物?
窮小孩不應該穿漂亮衣服?
貧窮卻有airpad,車子是subaru?
是否因為我沒有真正活在貧窮的生活裡,
所以才會這樣想。
跟先生講了這書,想知道他會怎麼想,
因為他是真的窮大的。
他說以前學校會廣播清寒學生去教務處領補助金,
領完回教室,很怕跟同學對上眼。
他的制服是別人畢業後淘汰的,
升旗排隊,在大家的深藍外套中,只有他是褪色的灰藍。
先生感覺比我更火大,他說,
所有的補助,是其他人的給予,是稅捐成就了社會福利。
當你想要這樣的補助,你就該照著規則走,
制度上的不合理,不是針對你來的。
可書中的主角一直營造出:
因為窮人不配得信任,所以才會遇到各種刁難。
昨天,看到別人分享拔蔥的體驗,
想到阿公阿罵種蔥拔蔥的辛勞,
想到必須幫忙洗蔥、秤蔥的小時候,
卻已經是旅遊行程的賣點。
今天還看到一個旅遊KOL說:出國,不是「有錢」人的權利。
但窮困的人呢?
完成夢想需要時間、需要金錢,
光是存活都困難的人,哪來的空閒時間?
希望自己,
不要有體會貧窮的可能。
也能保持換個角度的反思。
歷史上的今天
- 【苗栗三義】三員縱走 - 2019
- 芬綠寧Verlina防蟲產品 - 2013
- 新竹‧格子美式餐坊(已搬遷) - 2011
- OSCAR IV 3000型電剪 - 2010
- 日本寵物年曆 - 2007
- Poloの白目記事.5 - 2006
- *縫紉*.初心者的束口袋 - 2006
- ZAKKA - 200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