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年來,一直都有人說我家體重計壞掉😆
於是過往開了好多次量體重直播,結果連我用什麼體重計大家都想買????
雖然粉專叫多肉太太,但我從來沒有提倡過過重沒關係,
而是想要傳達「不瘦,也好好的、乾淨舒服存在著」這樣的自在,
所以,體重計上的數字,對我來說,就是個客觀資料而已。
甚至開始接觸重量訓練後,對體重數字還更不在意了,反而很想要的是肌力的提升。
肌力的提升,若想要有客觀的呈現,除了槓片負重之外,骨骼肌的數字,也是有意義的指標。
尤其我跟凱依已經過了45歲,在生物學中,各種衰退是很自然的,
大家都會想為退休存資本,但除了財務之外,肌力也是需要累積的。
所以今天要來跟大家介紹一個不只沒壞,還有超級多分析建議的THOMSON體脂計。


開始重訓之後,很多廠商會來邀約,服飾、營養補充這些不說,就連體脂計也試用了幾台。
那天跟閨蜜聊到我試用的時間比較久,久到有覺得OK時,廠商已經倒了….
他覺得我超荒謬🤣🤣
THOMSON體脂計我是去年9月開始試用的,同期還有他牌一起評估。
最後選擇THOMSON這台的原因有
1. 準確度較接近inbody
有在重訓的人都知道,除非是去專門醫院做全身掃描的那種低劑量顯影,
否則不管哪種體脂計都是有誤差,包含健身房的inbody,
所以測量並不是要追求準確數字,而是有個參考依據。
有些人會固定每月甚至每週到健身房量inbody,可這是要另外收費的,通常一次$150~$200。
而且量測建議是固定在起床如廁後+空腹狀態下,但實際上很難每次到健身房都達成這樣的條件。
所以反而是在家有一台體脂計,用固定的時間與條件來來看長期曲線更容易也更有意義。
不過因為還是會量inbody,加上我私心認為以單次測量來說,inbody準確度還是高於家用體脂計,
所以當不同的家用體脂計測量出來的落差有點大時,我會選擇更接近inbody的那台。
我在去年9-10月每週同時測3台體脂計,並且跟健身房量inbody比對後,THOMSON是最接近的。


2. 功能強+好上手的APP
現在體重/體脂計幾乎都有搭配自家的app&藍牙/WIFI,有的使用比較麻煩,
不是要一干子打翻整船人,但到了中年要學新的複雜的操作,比較難欸。
THOMSON的APP是在我用的幾款當中,分析功能最強,但操作相對簡單的。
也有比THOMSON更簡單的,可是功能陽春到很廢!綜合評估下,THOMSON的APP最為優質。


3. 價格優勢
我試用的另外兩台,A牌價格是THOMSON的2倍,B牌是THOMSON的5倍。
都是以合作優惠價來比較,而不是拿市售價來比喔
THOMSON的合作價格,甚至跟某些只能量體重跟BMI的機器差不多,但功能上卻多了十倍有!
就這三點,就足以跟大家推薦了。
更多機器本身的特色,大家可以看賣場的文宣,不需要我多廢言。
這台是type-C充電,我跟凱依每週各量1次,之前評測多台時,則是每週3-4次,
從去年9月充飽電用到現在,還沒有充過第二次。
我們後來因為換了健身教練,是走怪獸訓練體系的,
這一派比較認同看鏡子的體態變化而非體脂計數值,教室也沒有inbody機器。
當不同的看法都有道理時,自己的思考就很重要。
我覺得紀錄追蹤趨勢是很好的輔助工具,尤其你們看凱依這張圖,
整個波形看下來才驚覺,竟然有這樣的發展,
而且若拿兩筆數據來對照,更是能夠直接看到各個項目的變化。


但工具買了就要用,而且要花多少錢&得到多少效益,絕對是評估重點。
所以,若是想要有個輔助工具,做長期趨勢的觀察,很推薦可以買THOMSON這台。
但如果是對數字非常在意,得失心太重的,
真的建議不要買,在獲得身體改善前,可能心態會先崩。


🌟合作優惠情報🌟 若不想錯過最新消息的話,請記得加入網海明燈互助會喔~
歷史上的今天
- 初秋‧漫步花東⑥ - 2021
- 多肉人的上班穿搭⑲ - 2014
- P家癸巳年節 - 2013
- King Size的不勞奢 - 2009
- 居家收納BookⅡ.Ⅲ - 2006
- 居家收納BookⅠ - 2006